精神疾病与自杀
提到“自杀” 很多人会感到不舒服,人们比较忌讳谈到它。在汉语中与“自杀”相同的词语还有“自尽”、“自栽”等说法。在当代,不管我们愿意还是不愿意谈及,“自杀”已经到了我们不能视而不见的程度,特别是最近几年有关青少年自杀的案例更是常常出现在不同的媒体上。自杀已然成为全球性的巨大的、复杂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全世界大概有100万人自杀死亡,占全球疾病总负担的1.4%。每年自杀死亡的人数远远大于战争、恐怖袭击和凶杀的死亡人数。
今年,世界心理卫生联盟与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将世界自杀预防日(9 月10 日)和世界精神卫生日(10 月10 日)的主题均投放到精神疾病与自杀的关系上,号召人们积极行动起来,提高精神疾病防范意识,降低自杀风险。尽管大多数精神疾病病人并不是死于自杀,但在欧洲和美国,90% 自杀死亡者可以见到不同形式精神障碍的证据。在美国90%以上的自杀与精神疾病和(或)物质滥用有关。在英国,50%的自杀案例在自杀当时或以前存在精神疾病的诊断。心境障碍(主要是抑郁)病人终生自杀的风险是6%- 15%,而精神分裂症病人终生自杀的风险为4%- 10%。一份全英国的审计报告发现,四分之一自杀成功者在生前的12 个月内一直接受精神卫生服务。其中,16%是精神病住院病人,24%是最近三个月刚出院的精神病病人。所以,从自杀预防与干预的角度看,降低自杀发生的风险,预防自杀,必须从提高公众预防精神疾病的意识、破除一些有关自杀的错误观念、了解精神疾病与自杀的关系、减少精神疾病导致自杀的危险因素、识别早期的自杀征兆等措施着手,进行早期干预。可以增加自杀风险的精神疾病精神疾病是人类健康的一大恶疾。
罹患精神疾病的人,有相当一大部分在工作、学习、日常生活等社会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有的病人久治不愈,最后导致精神残疾。从自杀的风险因素来讲,贫困、经济状况差、与社会隔离、得不到有效的人际支持等因素与自杀精神疾病与自杀积极关注有一定的关系。精神疾病病人就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会有较高的自杀率。
但是,精神疾病不仅仅从精神疾病导致的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增加了自杀的风险,事实上,很多精神疾病直接会导致自杀,比如抑郁、精神分裂症、物质滥用等。只是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没有认识到自杀的严重性,没有认识到精神疾病导致自杀的危害性,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知道精神疾病与自杀的关系,了解精神疾病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出现自杀观念或企图,甚至自杀行为。
抑郁障碍病人自杀的风险因素
抑郁障碍是全球最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全球男性每年有5.8%、女性有9.5% 有抑郁发作。在精神疾病中,抑郁障碍是导致自杀的最常见的精神疾病。有统计,在自杀人群中约有45 - 70% 的人患有抑郁,抑郁症病人最终有15% 死于自杀。一些纵向的研究资料显示,有过一次自杀企图者,随后一年内自杀成功率为2%,随后5 -10 年内自杀成功率为8%,10 - 15 年内自杀成功率为10- 15%。研究报告显示,当抑郁障碍病人出现如下的因素,自杀发生的几率就会增加,需要我们加倍注意:
(1)在45 岁以后晚发的抑郁病例;
(2)从前有过自伤史或家族中有自杀史的人;
(3)抑郁症状很重或伴有精神病性症状;
(4)同时伴有酒或药物滥用;
(5)同时患有严重的或慢性的躯体疾病;
(6)伴有明显的焦虑、紧张或人格障碍;
(7)出现了严重的生活事件,如婚姻失败、亲人亡故等。
在抑郁障碍中,还有几种特殊的情况需要我们注意。一种是妇女的产后抑郁症。在许多国家,产后自杀是初为人母者死亡的第二位原因。有8%- 15%的产妇会患产后抑郁。其中,大多数产妇自杀病例患有产后抑郁症,而且生小孩后一年内自杀的几率最大。另外一种情况是双相抑郁,这是一种既往有过轻躁狂发作的抑郁类型。双相障碍仅次于抑郁症,是导致精神残疾的第二位精神疾病。其中,双相抑郁病人的自杀风险是正常人的15 倍,常在学习、工作、家庭或情感处于极大压力下出现自杀行为,妇女在产后或更年期自杀风险也会增加。经过连续的、理想的治疗,可以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如果不能得到系统的治疗,自杀的风险就会增加。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的有关因素据估计,精神分裂症病人终生自杀的几率为4 -10%,自杀企图可达到40%。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死亡最常见的原因是自杀。
导致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的有关因素包括:
(1)明显的阳性症状: 病人能够听到有人命令他去自杀,或觉得周围的人要陷害自己而没有出路,只能自杀等。
(2)同时出现严重的抑郁情绪。
(3)没有得到恰当的治疗,精神症状得不到有效控制。
(4)病人无人照顾或照护不够,容易出现意外。
(5)伴有慢性躯体疾病,导致身心的疲惫。
(6)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具有较高的职业期待者,能够意识到自己精神的问题和未来的歧视与恐惧。
(7)独居或不能与家庭一起居住、药物滥用者。
分裂症病人出现上述有关因素,自杀的风险就会增加,但是他们的自杀又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一般说来,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有几个关键的危险期或自杀高发期。一是精神病性症状严重,使患者完全处于与现实脱离的时期。这一时期,病人完全受精神症状的控制,易出现意外。二是病人处于严重抑郁的时期。病人受抑郁情绪的支配而出现消极观念,甚至自杀企图。三是首次药物治疗6 - 9 个月内。病人意识到自己的疾病将会影响个人今后的处境,如就业、学习、婚姻、家庭等,使病人对未来抱有恐惧感,易导致自杀行为。四是在病人出院后初期,整天独处,不能与家人、社会进行交流与沟通,面临的困难处境以及可能遇到的歧视与偏见,使病人容易出现或加重消极观念与行为。物质滥用与自杀的关系国际卫生专家指出,酒精是世界上滥用最多的物质,但全球问题饮酒的程度变化很大,总体上约1.7% 的世界人口滥用酒精。在东欧和北美部分地区,专家估计有5% 的人口滥用酒精,非法滥用药物和药物成瘾的患病率在0.4% - 4% 之间。2003 年,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500 万人非法注射毒品。在自杀危险因素的研究中,物质滥用和问题饮酒在青年人和成年早期要较老年人常见,而且男性物质滥用者的自杀危险很高。
某些特殊的人群,如土著人口、外来移民,外来文化的包围、抑郁与物质滥用可能共同存在构成自杀的危险因素。酒精和物质滥用导致自杀行为可有几种方式。除了抑郁之外,滥用物质的人们通常还会有社会和经济问题,常见于具有冲动行为、自伤等高风险行为的人。这些人往往更容易冲动或攻击性地采取自杀行为。物质滥用和自杀有关的证据有:
(1)严重酒精依赖或中毒的病人自杀风险增加,自杀企图常发生在酗酒发作的时期。
(2)抑郁与其他心境障碍与大多数自杀有关,物质滥用增加抑郁的患病率,未经治疗的物质滥用会恶化心境障碍的结局。
(3)曾经因饮酒住院的问题饮酒者的自杀风险是没有住过院的问题饮酒者的10 倍,物质依赖可以引起工作、家庭和健康问题的危险,甚至越来越严重。
(4)酒依赖者同时使用可卡因自杀风险明显增高,在单位人口酒消耗量较高的地区,自杀率也较高。
(5)自杀死亡的酒依赖者比没有自杀企图的饮酒者具有更多的伴侣关系问题和其他严重的生活应激源。
(6)加拿大的研究显示,近80%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在某时会出现物质滥用,而这种滥用与自杀行为有关。酒依赖高风险者可以是那些与抑郁共病者、以前有自杀企图和过去残酷虐待自己的人。
(7)酒依赖者的自杀风险会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10 年以后的问题饮酒者自杀风险明显增高。
与自杀关系比较密切的精神疾病神经性厌食和贪食症是所有精神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一组疾病。进食障碍导致死亡的原因包括自杀和并发症。有关进食障碍自杀企图的患有率由于不同的研究、不同的疾病类型而不同。门诊就诊的神经性厌食病人的自杀企图患有率最低,为16%。在门诊和住院治疗的贪食症病人的自杀企图分别为23% 和39%,而同时有酒精滥用的贪食症病人的自杀企图高达54%。在进食障碍病人中,非致死、自残的发生率较高。许多女性病人患有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如抑郁、药物或酒精滥用、恐惧、焦虑。大约84% 的进食障碍病人至少具有一种其他精神病性问题。近年来,自残行为在青少年中近年来也备受关注。据估计,全球每年至少有千分之一的人发生自残行为。自残行为可有许多形式,包括捆绑、断肢、上吊、咬自己、扯头发,切割、抓伤或烧灼自己的皮肤等。精神疾病病人更容易出现自残行为。有一项门诊调查显示,在3 个月内,有33% 的精神病病人实施过自伤行为。自残行为可以是自杀行为的早期预测因素。在所有自杀者中,大约有一半的人在之前有过故意自伤的历史,在死前一年内有20% - 25% 的人发生过自残。
不同年龄阶段精神疾病与自杀
全世界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不同年龄阶段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和健康问题。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自杀行为对家庭、社区和国家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不同年龄阶段的精神疾病,特别是抑郁和精神分裂症也会对人们构成不同程度的自杀风险。
儿童期精神疾病与自杀的关系
利亚自杀与预防研究所进行的32 个国家的研究显示,儿童期的自杀率一般是很低的。但近40 年来,儿童的自杀率有普遍增高的趋势。从1960 - 1999 年,澳大利亚儿童自杀率增加了92%,加拿大增加了240%,新西兰增加了420%,爱尔兰增加了3900%。虽然儿童自杀的实际数字在所有年龄阶段仍然是最低的,但在其他年龄阶段自杀率有下降趋势的情况下,儿童的自杀率不断增加需要我们警惕。尽管抑郁和自杀行为在儿童期增长很快,但系统的研究很有限。自杀是14 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10 位主要原因。对于每位自杀死亡的儿童,估计至少有50 次以上的非致死性的自杀尝试。不同年龄的儿童都会体验到抑郁,但不同年龄组的儿童在表现上各不相同。除了精神疾病以外,增加儿童自杀风险的还有其他因素:以前有自杀的企图;有亲密的家庭成员自杀身亡史;既往精神病住院史;12 岁前亲人的丧失或新近的丧失:如亲人的死亡、父母离异、朋友关系的破裂等;在家庭或社会环境中的暴力暴露,认为暴力可以是解决生活问题的一种途径。社会隔离导致儿童没有可选择的社会资源,缺乏寻求选择的技能而自杀。药物或酒精滥用能降低冲动控制能力而容易发生冲动性自杀。
青少年精神疾病与自杀的关系
所有国家的青少年男性在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自杀率都有所上升,而在西欧则呈下降的趋势。自1997 年以来,这种下降趋势也可见于东欧、南欧、亚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全球青少年女性的自杀率也呈下降趋势,但在一些国家,如印度,青少年女性的自杀率相对来说仍然很高。青少年自杀率的增加仍然与青少年精神疾病患病率的增加有关。与成年人的研究结果一致,接近90%的自杀死亡的青少年至少患有一种精神疾病。加拿大的一家自杀信息和教育中心资料提示:青少年比成年人报告更多的自杀企图,而自杀率较低。青少年女性的自杀企图是同伴男性的4 - 7 倍。一般来说,男性比女性更多使用致死性的手段自杀。男性更多使用枪支、上吊等,女性更多使用药物、毒药、煤气。遗憾的是,近年来女性也开始使用更加致死性的自杀手段。很大比例的青少年在没有寻求或得到任何帮助的情况下思考、计划或企图自杀。男性比女性更不愿意寻求帮助。这一发现低估了成年人对抑郁与自杀预警信号识别的重要性。加强这种意识,展开挽救生命的讨论,可以使青少年免于自杀。研究还显示,青少年喜欢首先相信他们的同伴,然后才是自己的亲戚。大约25%的青少年知道自己的同伴有自杀的想法后求助于成人。考虑到成人的应方式和出于保护同伴秘密,常常使意识到自杀危险的年轻人不寻求成人的帮助。青少年不寻求帮助的原因包括:害怕歧视或羞耻、害怕负面的结局(包括住院)、依据既往经验对照料者缺乏信任、认为没有人或办法能帮助他,依附于团体的价值观限制寻求帮助、缺乏寻求帮助或得到帮助的意识。
青少年自杀高危险人群的特征:
(1)从事危险的或自我毁灭性行为(吸烟、危险驾驶、不安全性行为、物质滥用)的青少年;
(2)暴露于对自己或他人的暴力或有对别人施暴历史的人;
(3)无家可归的或被青少年保护机构监护的青年人;
(4)经历过严重的丧失或关系破裂的年轻人;
(5)对自己有过高期待或面对性取向问题(面对歧视的自我接纳)的人;
(6)除自杀企图之外有自伤史的人;
(7)患有严重精神疾病(包括抑郁、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的青少年。
成年早期和大学生的精神疾病与自杀
体疾病的抵抗力被应激削弱时,躯体疾病很容易让人死亡。当一个人的心理平衡被压力破坏后,精神疾病也就很容易侵袭。在青春晚期、成年早期,是我们一个人最蓬勃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家族遗传的素质因素、个人期望成熟、学业上希望进步、家庭和社会的压力等,都容易使他们的心理平衡受到破坏,从而罹患精神疾病,出现自杀行为或企图。不像心脏病、癌症多见于成年或老年人,精神疾病更多首先见于年轻人。世界卫生组织依据2001 年的资料报告,45 岁以下自杀人口占一年自杀死亡人数一半以上,成为成年早期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大学生的自杀由于受到媒体的关注,好像自杀率较高。实际上,大学生与其同龄人相比,发生自杀情况相对较少。与大学生自杀有关的因素包括:某些大学生处于自杀的高风险之中,如外国留学生。在美国、英国的留学生每年自杀死亡率是80/10万是其他学生的许多倍。精神病和抑郁如同其他年龄组一样也是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危险因素,但大学生自杀与其他年轻人自杀具有不同的人格特征。其他年轻人自杀往往具有冒险、冲动性人格特征,常常是物质滥用者;而大学生自杀者,往往具有抑郁、安静、社会隔离等特点,很少滥用药物或酒精,也很少吸引别人的注意。许多自杀的学生经历过焦虑、失眠和其他精神症状,但这些症状在青年人决定自杀后很快消失。几乎近半数的自杀学生在自杀前几个月寻求过医学帮助,但他们很少提及他们的自杀意图,也得不到精神病学的服务。
成年人精神疾病与自杀
女性是抑郁症的易罹患人群,在自杀死亡的妇女中有很高的抑郁患病率。在欧洲、亚洲以及美国做的研究结果很一致,女性自杀死亡者中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在59%- 91%之间。在初级预防保健中,给妇女提供服务的人员应当了解抑郁和自杀的关系,注意识别处在自杀危险之中的病人,并给予及时的精神卫生服务。女性似乎在与他人的关系严重破裂时更容易倾向于自杀。所以,女性病人的照护者要关注病人的家庭环境。家庭暴力或家庭压力在妇女作出自杀企图的决定时起重要的作用。照料者应当认真关注自残的症状,如割腕、烧灼或其他自伤。妇女出现的自残往往与躯体或性虐待史有很强的联系。照料者应当就这些伤口进行有关自杀的询问,这样的妇女也需要转诊到精神卫生顾问那里接受专业指导。根据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的报告,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滥用药物和酒精。但不管他们物质滥用有多严重,也罕见一念之间来结束自己的生命。男性自杀企图常常会是致命的重要原因是他们倾向于不寻求帮助来解决自己的抑郁问题。在工业化国家,尽管男性抑郁的诊断远远低于女性,但性自杀死亡的人数是女性的4 倍。女性更多是自杀企图。男性比女性自杀成功率高,主要因为男性具有攻击性,多采用致死性的手段。大量的研究显示出抑郁症与自杀的关系。要预防男性自杀,就要改变男性很少就抑郁进行求助的行为,以帮助他们挽救自己的生命。
老年人精神疾病与自杀
岁以上老年人自杀在所有年龄组中是最高的。自20 世纪50 年代以来,老年人自杀率有相当程度的下降,但仍然很高,而且男性老年人自杀率最高。老年人自杀与抑郁、躯体痛苦或疾病、生活孤单、绝望和内疚有很强的联系。社区调查发现,10%- 20%的老年人可能患有抑郁,但只有一小部分人去寻求通科医生或精神病学的服务。大多数老年人的自杀发生在社区,但大部分都没有得到老年精神卫生服务。只有25%患有抑郁的老年人得到社区老年精神卫生服务,大多数人在自杀前一个月也没有寻求家庭医生的帮助。很多社区服务的医生不顾老年人容易抑郁的许多原因而将老年抑郁误诊为认知损害。实际上,老年人非常易于抑郁。如听力受损、躯体疾患、退休、鰥(寡)居、居丧和社会隔离等都可以导致老年人抑郁。反过来,抑郁也影响到老年人生理和社会功能的发挥,会加重抑郁。特别不幸的是,老年抑郁还常常与躯体疾病同时存在,如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癌症、帕金森氏病等。这样,导致卫生服务人员往往忽视老年人的抑郁,甚至认为老年人的一些抑郁症状是一种正常的情感反应。这些因素导致老年抑郁的低识别率和低治疗率,阻碍了老年抑郁的治疗,妨碍了躯体疾病的康复,导致老年人容易出现自杀企图或自杀行为。所以,老年人自杀预防的主要焦点就是抑郁的识别、治疗与处置。另外,老年人自杀还有其他因素。如配偶的离异或死亡会增加老年人的自杀风险。据1998 年美国调查,在7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离婚男性的自杀率是结婚者的3.4倍,鰥居者的自杀率是非鰥居者的2.6 倍。同样年龄组,离异女性的自杀率是结婚者的2.8 倍,寡居妇女的自杀率是已婚者的1.9 倍。其他如老年人生活中的巨大动荡,也会增加老年人的自杀风险。比如说社会角色的变化、离退休等。
降低精神疾病病人自杀风险的措施
病人自杀的预防首先要提高公众的意识,让大众知道精神疾病与自杀的关系,哪些因素可以导致精神疾病病人自杀,哪些因素可以减少精神病人的自杀。同时需要消除就精神病人自杀形成的错误观念和歧视,加强精神疾病的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全社会的精神卫生服务与预防体系可以大大地提高精神疾病的识别率、正确诊断率和治疗率,从而降低精神疾病病人的自杀企图和自杀率。自杀行为危险因素的识别教育要预防自杀行为,首先要了解哪些因素可以促发自杀行为。现有的研究了解到自杀行为非常复杂,会涉及到很多因素,包括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因素,而且这些因素可以互相影响。如失业、生活贫困、爱人的丧失,与家庭成员或朋友的争吵、关系的破裂,与法律或工作有关的问题;家族自杀史、家庭环境和遗传因素对自杀的影响;酒精和药物滥用、儿童期躯体或性虐待史、令人痛苦的或致残的躯体疾病、精神疾病问题(如抑郁、其他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绝望)等。专家们认为,精神疾病可以明显地增加一个人自杀的风险。西方的许多研究显示,超过90%的自杀者在死亡时患有一种以上的精神疾病。亚洲国家与西方一样,精神疾病也是一个很强的自杀危险因素。抑郁病人终生自杀风险估计约在10%- 15%;双相心境障碍者为正常人的12 - 20倍;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美国终生自杀风险为4%;进食障碍和焦虑障碍也会增加自杀风险;物质滥用会进一步加重精神疾病病人的自杀风险。针对这些自杀的危险因素进行广为宣传,使这些因素的作用降到最低,可以预防自杀。
强化自杀行为保护因素的作用
的研究得知:高自尊、良好的社会联系,稳定的、幸福的婚姻生活,社会支持、自杀手段的可及性等可以是自杀行为的保护因素。充分发挥这些因素的作用,可以降低精神疾病病人的自杀风险。提高每一个人的自尊,使其自知、自爱、自强、自信,珍爱自己的生命。通过良好的社会关系和幸福的家庭生活,使病人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获得更细致、深入的照料,精神疾病就会得到及时、系统的治疗,从而降低自杀。还可以通过立法或其他行政措施减少自杀工具的可及性。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证据显示,减少某种自杀途径的可及性就可以减少以这种方式实施的自杀率,有时会降低整体的自杀率。如减少家用煤气的使用、立法限制拥有枪支、减少汽车一氧化碳的排放、限制使用农药;减小止痛剂的包装、在自杀常发地安装护栏、限制易中毒药物的处方等。
加强识别自杀的预警信号
(1)经常谈到自杀(要杀死自己);
(2)总是谈到或想到死亡;
(3)对绝望、无助或无价值感发出议论;
(4)经常说“我不在这里就好了”或“我要离开”;
(5)日渐严重的抑郁(深度悲伤、兴趣丧失、睡眠和饮食问题);
(6)突然的、出乎预料的由悲伤情绪转为平和安详,甚至表现出愉快的样子;
(7)有“死的愿望”,并尝试导致死亡的冒险行为;
(8)对过去在乎的事情失去兴趣;
(9)拜访或打电话与别人告别;
(10)把事情安排停当、整理要丢掉的东西或更改遗嘱;
(11)专心考虑自杀的方法,寻找付诸实施的有关信息(如互联网),同时寻求获得自杀的手段。
们了解这些自杀预警信号,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的自杀风险,以控制自杀的发生。
消除有关自杀的一些错误观念
人对自杀抱有一些缺乏现实基础的错误概念,应通过公众教育来消除这些广为流传的、危险的错误概念,提高对自杀的防范意识和行动水平。“谈论自杀的人不会真正付诸实施”。实际上,每一个企图自杀的人都会发出事先的警告。忽视这些警示是极其致命的。当有人说“我死了你会后悔的”或“我看不到任何出路”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对待。不管他们是多么漫不经心地说这些话,周围人应认真对待。这些话预示着严重的自杀情感。“试图自杀的人一定是疯了”。事实上,大多数自杀的人没有严重的精神疾病。他们只是感到无望、深度绝望或悲伤。“如果一个人决定要自杀是没办法阻挡的”。实际上,大多数要自杀的人的最大愿望并不是死亡,而是结束难以忍受的痛苦。结束一切的冲动并不能持续很久。“想自杀的人是不愿意寻求帮助的”。许多有关自杀受害者的研究显示,超过半数的受害者在他们死亡前半年内曾经寻求过医学帮助。问题的关键是在这些人就精神卫生或一般健康问题求助时如何准确地识别出自杀的风险。“谈论自杀可能会给某些人出了主意”。亲密关系的人不要给准备自我毁灭的病人出自杀的主意。事实正好相反,提出自杀这一话题,帮助他应对这种自杀冲动是亲密的人能做得最有裨益的事。
精神疾病的系统治疗是关键
倾向是可以治疗的。治疗精神疾病,包括物质滥用的治疗,可以降低自杀风险。这些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支持小组、婚姻治疗、专业人员和照料者对精神疾病与自杀的防治意识。精神药物治疗可以控制精神疾病的症状,使病人的生活变得更有希望,易于安排。
锂维持治疗双相抑郁可以降低病人的自杀率。实际上,锂盐对双相抑郁病人可能具有特定的抗自杀效应,可以与其抗抑郁和抗躁狂作用区别开来。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以帮助精神分裂症病人降低自杀风险,抗抑郁药物也表现出降低自杀的作用。单纯药物治疗不足以治疗精神障碍或自杀倾向,心理治疗可以提供必要的人际支持关系,可以降低自杀的风险。其中,认知行为治疗特别具有希望,而问题解决技巧训练也可以降低自杀观念和企图。
病病人在出院后的几周内具有较高的自杀风险,出院自杀的病人是门诊照护病人的3.4 倍。门诊病人通过社区服务或连续药物治疗可以降低自杀率。心理解剖研究显示,只有6%- 14%的抑郁自杀受害者得到恰当的治疗,在所有自杀者中,只有8%- 17%的患者得到过处方药物治疗。自杀死亡和自杀企图的人们,不管他们的精神疾病是否得到治疗,他们在死亡或采取自杀企图之前一直与卫生保健人员保持联系,这就意味着我们有机会提供合适的治疗,预防许多自杀企图和死亡。
上,超过50%- 70%的成功自杀者在生前几天或几个月内与卫生保健人员一直保持着联系。鼓励尽早求助并获得帮助既然预防精神疾病可以防止自杀的出现,如何让患有精神疾病的病人得到治疗、让出现自杀观念或企图的人得到及时的帮助就显得非常重要。在目前的精神卫生服务中,有许多因素阻碍了精神疾病患者得到有效的精神卫生服务。大约有三分之二可诊断的精神疾病没得到任何形式的治疗。对精神疾病的歧视经常打消人们寻求帮助的念头,精神卫生服务机构不健全和服务价格也是影响人们获取精神卫生服务的重要因素。精神卫生服务使用的经济分析显示,精神卫生服务的利用受价格的影响。
价格的增高,使用就会下降;而在医疗保险覆盖较广的区域,精神卫生服务的利用较多。自杀与精神疾病和物质滥用具有密切联系,对精神疾病和物质滥用的歧视以及对自杀本身的歧视(自杀是令人羞耻的、有罪的),同样可以阻止人们去寻求治疗。具有自杀倾向的人往往不是寻求帮助,而是尽量远离能够帮助他们的人。
对精神疾病和自杀的歧视也导致其他的问题。对精神卫生关注不够、资金不足、可利用的预防性服务不足;精神疾病和物质滥用的医疗保险覆盖面窄,精神卫生服务独立体系的建设远远不足躯体疾病的健康体系建设。上述问题如果能够解决,一切都会好起来。服务的整合、歧视的消失、公众将精神疾病看做与躯体疾病一样是一种真正的疾病、将精神卫生服务看作是基本的健康服务,可以提高精神卫生服务的利用。全社会积极行动,发挥各自的作用精神疾病病人自杀的预防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家庭成员、精神卫生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初级卫生保健人员、朋友和同事等每一个人要在精神疾病与自杀高危人群的识别、转诊、早期干预等方面发挥作用。要在家庭成员、朋友、同事中加大精神疾病与自杀知识的宣传,提高对精神疾病和自杀高危人群的识别率。同时,应对教育和初级卫生保健人员进行精神卫生知识的教育,提高他们主动识别精神疾病和自杀人群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工厂、学校、军队等初级卫生保健场所不仅要有医生、护士,要在这些机构配有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针对计划生育人员、病人照护者等上述人员进行精神疾病与自杀相关知识的培训,全面配合,构成广泛的安全网络,使每一个人在初级卫生保健场所就能够得到良好的精神卫生服务。
(文主要资料来自世界心理卫生联盟)